“4+4”培养模式受关注
近日,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某“术中离场”一事中,其出轨对象董某莹的学医路径受到关注,“4+4”医学生培养模式也被推向风口浪尖。董某莹本科学习经济学,2019年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4+4”培养项目,只用了4年时间就拿到了医学博士文凭,这与传统医学生漫长的培养周期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发公众质疑。“4+4”培养模式让本科没有选择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了做医生的机会。对于董某莹的学医路径以及“4+4”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生能否成为合格临床医生,业界医生看法不一。多位医生发表看法
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曾维根表示,协和“4+4”没有规定本科专业,董某莹本科是经济学从理论上讲没问题。他还解释了董某莹博士是内科,导师是骨科的情况。在胸外科方面,2021年11月,董某莹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实习医生,参与了荧光腔镜精准肺段手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医生杨阳称此事令人震惊,自己辛苦学医13年才有资格看病,我国对临床医学考研管控严格。知名科普医生许超则认为董某莹刚跨界到泌尿外科就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写指南性文章值得商榷。“4+4”模式本身不是问题
行业专家普遍表示,“4+4”毕业的学生虽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但缺乏临床经验,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并考试后才能成为临床医生。近年来,顶尖医院对学历要求提高,医学本科生和硕士生找工作困难。国内医学教育存在课堂与临床脱节问题,需要合理缩短学生写论文拿文凭的时间,加强临床实践能力。专家认为“4+4”模式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严格考核准入制度。协和“4+4”试点班课程安排
与“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相比,协和“4+4”试点班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都显著提速。“八年制”前2.5年为医预科,医学教育阶段有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阶段等。而“4+4”试点班学生完成10个月相关课程后,临床核心课程及见习时间为14个月,临床实习12个月,最后1年为自选模块和毕业论文答辩。公众质疑需调查回应
南方+评论员表示,此事不仅是桃色新闻,当事人面临诸多指摘。公众因个案产生焦虑,对“速成女医生”需要医院和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和回应。从这一事件中,公众嗅到了“特权”味道,北京协和医学院“4+4”培养模式遭到质疑,公众疑问不仅指向人才培养制度,更集中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公信力上。转载请注明来自大地资讯官网,本文标题:《震惊!协和“4+4”培养模式引争议,多名医生发声,究竟咋回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